宿命之环

四 《七千俘虏》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宿命之环】地址:www.404xs.com

行营礼堂里齐集着国民党的机关人员。

影片的摄影低劣,但剪接者却狡猾,显然,它是白崇禧所审定的。这位桂军的“小诸葛”显然在一切方面运用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原则。这是对何健告他“不是在堵剿而是在撤退”的形象的回答。

影片中,先是桂系军队艰难而迅速地行进,修筑工事,接着就是大炮轰鸣,机枪扫射,画面上布满尘雾烟火,桂军喊叫着奔跑着向前冲杀。

晏道刚心想:“这很像是实弹演习,而不像惨烈的战斗,这是事前预拍的镜头!”但他侧脸看了看蒋介石严肃的脸,嘴唇动了动,没有说出来。

接着就是蓬头垢面、破衣烂衫、赤脚而行的俘虏群。

“这不是军队!”蒋介石盯视着银幕,“这是一群叫花子!”

“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侍从室主任附和说,“只要穷追猛打就不难消灭……”

“关键是不使其落地生根……”

无穷无尽的俘虏群,在山弯处蜿蜒,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两旁是头戴钢盔手执崭新步枪、趾高气扬的押解者,与俘虏恰成鲜明的对比。

解说词拖得很长,不厌其烦地报告俘虏所部番号及最高官阶和名字。

镜头不断地重复出现。

蒋介石不久就厌倦了,他想的是白崇禧:“这个人比何健滑头,他先把共军主力放过去,待其半渡而后击,‘避其精锐,击其惰归。’损失少而斩获多……”

“对敌人足智多谋是好的,”侍从室主任很懂得蒋介石的心情,“用来对付自己人,就可悲了……”

白崇禧与蒋介石的斗法是无时不在的,但他却常常败在蒋介石手下。

白崇禧自幼就学会“宁用智取,不用力敌”的战法。他在自传中,讲过少年时的一个故事:

九岁时,他与六岁的弟弟一起上学。在同学中,有个十七岁的校内年龄最大的叫毛长林的学生,性情暴戾,品德极坏,经常欺侮他兄弟二人,勒令他们供其零钱、食物以做“贡品”,不能满足其勒索,便拳脚相加,白崇禧虽恼恨,但力弱而不能敌,便与六弟密商以智取胜之法。某日放学乘毛长林步下五级石阶时,他乘其不备从背后猛力一推,毛长林翻滚而下,他让六弟先回家告知父亲说明原委,而自己则先匿藏村后山岩之内,静候事件的了结。九岁幼童做此精细安排,绝非一般。

他也善于自行其是阳奉阴违。1915年,他在桂军马晓军的模范营当连长。当时广西匪患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男主死了很多年 全世界我最红[快穿] 教主精分日记(反穿) 豪门生活观察日志 新婚夜被打入天牢,战神皇叔缠上我! 为了报仇写小说:残雪访谈录 失火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