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之环

代序 海子的故乡 (第2/5页)

天才一秒记住【宿命之环】地址:www.404xs.com

同学一起被分配到《十月》杂志当编辑。有一次在北大校园见到他,他向我约稿,但那时我对自己的作品很不自信,一直没给他寄。骆一禾的诗写得不比海子差,他的诗歌评论写得更好,他是海子诗歌最早的诠释者。

一禾去世时,几乎所有在京的同学都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当晚几个同学聚在一起,只是猛喝酒,谁也不说话。烂醉如泥之后,几个同学相互拥抱着,大哭到天明。

那时还没有海子,只有查海生。查海生和我都来自皖省,自然是同乡带他来玩的。那是大二的时候,我只有19岁,查海生比我还要小3岁;他生就一张圆圆脸,个子不高,一双眼睛灵慧而又敏锐。当时聊了什么,我一点儿都回忆不起来了,好像他深为选择了法律专业而后悔,他像当时的大多数文科学生一样,对中文系、对文学创作充满了艳羡之情。后来我们在教室、图书馆和食堂等地方时而碰见,说一两句话便匆匆分手,也很少谈论诗歌。大学毕业后,听说他分到了中国政法大学;然后这所大学搬到了昌平,然后海子就死了……

1989年3月底,我的同事、诗人刘希全告诉我:你们北大的那个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了!死时身边带了4本书:《新旧约全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北大的那几位诗人,海子、骆一禾和稍后一些的戈麦都死了:骆一禾是发脑溢血病死的;戈麦身坠石块,自沉于清华园内的一条小河。老木先是去了法国,前几年听说他回到老家江西萍乡,然后便不知其踪。

他们的结局让我妻子感到惊心。她害怕诗人,害怕北大人,而命运的双刃剑偏偏让她选择了一个写诗的北大人。

有一句关于北大人的评价:或者升得更高,或者彻底坠落;或者成就自己,或者毁掉自己。

海子就是这样。

一场清晨的大雨突降合肥,把我堵在一间网吧里。我收看完邮件,因为无法出门,便接着看海子。网上有无数关于海子神话的文章。

雨止之后,老友松苗开车带我去怀宁。车驶上了大雾蒙蒙的合(肥)界(子墩)高速。路边的树木半青半黄,收割后的稻田里遍布着参差不齐的稻茬。松苗是怀宁人,自然是乡情满怀,他像点数珍珠般的点数着家乡的名人:邓石如、陈独秀、杨振宁、邓稼先——

“还有海子!”我接过了他的话。

“海子到底是什么人,值得你这么远跑来看他。”松苗以前对海子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炮灰师尊他不想[穿书] 狂尊 不沉沦 极品废太子 冰河洗剑录 金枝御叶 大仙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