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之环

第六章 制度与人性 荀子:善能胜恶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宿命之环】地址:www.404xs.com

荀子的主张,是把人性分成两半。

哪两半?

一半叫性,一半叫伪。

什么叫性?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12]

什么叫伪?可学而能,可事而成,谓之伪。[13]

也就是说,天生如此的就叫性,事在人为的就叫伪。

很清楚,性,就是人的自然属性;伪,就是人的社会属性。性和伪加起来,才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人性。这在荀子那里,就叫“性伪之分”。

这样区分,有什么意义?

解决善恶问题。

怎样解决?

恶来自性,善来自伪;性是恶的,伪是善的。

性则恶,伪则善,这确实高明。

于是我们终于知道,儒家主张的仁义道德,包括孟子主张的向善之心,是从哪里来的了。按照荀子的说法,是教育出来,熏陶出来,改造出来的。所以,善,是社会性。教育、熏陶、改造之前的性,是恶的。

这就是荀子的“性恶论”。

也就是说,荀子主张性恶,不是说人性恶,更不是说人性本恶,而是说人的自然属性恶。至于社会属性,则仍是善,也必须是善,只能是善。

所以,孟子的人性论,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荀子的人性论,也是“人性有恶”,而不是“人性本恶”。本恶,是韩非的主张,不是荀子的。

本恶与有恶,有什么区别?

不把人性看作本恶,就还有希望。因为人性之中除了性,还有伪。性战胜了伪,就是恶人;伪战胜了性,就是好人。一个人是善是恶,就看你选择的是性,还是伪。

那么,伪能战胜性吗?

能。因为性属于自然,伪属于人类。人定胜天,就包括战胜恶的天性和天性的恶。

这,就叫“化性而起伪”。

化性起伪,是什么意思?

化,就是改造。起,就是兴起。化性,就是改造天性(自然属性)。起伪,就是兴起善心(社会属性)。换句话说,就是以人的社会性去改造人的动物性和自然性。这跟荀子的世界观是完全一致的,他的天论和人论也高度统一。

荀子的乐观,并非没有道理。

所以,荀子主张人类自为,君子自强。他也得出了与孟子异曲同工的结论,叫“涂之人可以为禹”。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化性而起伪”,就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越HP 战争从未如此热血2: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 陆九卿墨箫 说好的冒险游戏为什么打出恋爱END了 回到八零摆个摊 攻略黑心莲夫郎(女尊) 重生欢姐发财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