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之环

第四章 天下为家 算盘未必总如意 (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宿命之环】地址:www.404xs.com

忠心耿耿。

奇怪!忠心耿耿不好吗?好。但家臣不是忠于国君,更不是忠于天子,而是忠于大夫。因为大夫是家君,他们是家臣。所以他们公开宣布“只知有家,不知有国”。

于是,爱家不爱国,便成了家臣的职业道德。公元前530年,鲁国大夫季孙氏的一个家臣在宫廷斗争中站在国君一边,结果成了过街的老鼠。乡亲们讥讽地说:我有一块菜地,长的却是草皮。身为家臣而心系国君,太有才了你![2]

这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是啊!原本希望家国一体,结果变成家国对立;原本用于维稳的手段,却变成最不稳定的因素,岂非莫大讽刺?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家臣的理论。

我们知道,周公他们为了巩固政权,曾经提出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按照这个理论,从诸侯、大夫到家臣,便都应该忠于周天子。然而家臣们的说法,却是“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何非君臣”。封略,就是大夫的采邑;君,则是家君,也就是大夫,没诸侯什么事,更没天子什么事。[3]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104642.jpg"/>

1872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内壁有铭文四行,大意为: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铸此鼎纪念。

这简直就是地地道道的“修正主义”。

毫无疑问,这里面肯定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起先,是王土变成了国土,然后又变成了君土(家君之土)。与此相对应,王臣也就会先变成侯臣(诸侯之臣),再变成家臣(家君之臣)。这时的周天子,可真是鞭长莫及了。

因此,家臣们心目中的君臣关系,便只存在于采邑之中。什么镇守边疆,捍卫王室,不过一句空话。就连保家卫国也只能做到一半:他们只保家,不卫国。

周公,你想得到吗?

[2]见《左传·昭公十二年》。

[3]见《左传·昭公七年》。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越HP 战争从未如此热血2: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 陆九卿墨箫 说好的冒险游戏为什么打出恋爱END了 回到八零摆个摊 攻略黑心莲夫郎(女尊) 重生欢姐发财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