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之环

三 孤男寡女 (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宿命之环】地址:www.404xs.com

另一类极易招来闲话的是“孤男寡女”。

所谓“孤男寡女”,就是指那些大大超过了婚龄的单身男女,以及丧偶或离异后没有再嫁或续弦的已婚失偶男女。他们在总体上可以归为三类,即独身男女、寡妇和鳏夫。对待这三类人,中国人通常的态度并不完全相同。

对于鳏夫,人们普遍持一种同情态度。所谓“鳏”(guan),原指“老而无妻”的人,特指丧偶的老年男子,泛指一切失偶的男人。在中国人看来,这是最不幸、最值得同情的四种人之一。这四种人是:鳏、寡、孤、独。鳏是丧妻之人,寡是丧夫之人,孤是丧父之人,独是丧子之人,即鳏夫、寡妇、孤儿、独老。孟子说:“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就是说,这四种人,是最需要帮助的。所以周文王施仁政、搞救济时,总是先从他们开始。中国人还认为,一个人,如果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或丧夫),晚年丧子,那就是不幸中之最不幸者,也是最最值得同情的人。

这种同情是很自然的,也是很人道的。因为对于任何人而言,家庭成员的丧失,都不能不说是一种不幸。孩子失去了父亲,就无人“抚养”;老人失去了儿子,就无人“赡养”;妻子失去了丈夫,就无人“供养”;丈夫失去了妻子,就无人“调养”。家庭是残缺的,心灵是受损的,生活是困难的,当然让人同情。

然而,这种同情却并不均等。就拿对待同是丧偶的鳏和寡来说,态度就大不一样。对待鳏夫,人们是既同情又谅解。鳏夫续弦,人们认为是“理所当然”,因为男人死了妻子,当然要再娶继室,以免“中馈空缺”;鳏夫不续弦,人们也认为“无可厚非”,因为这可以解释为对亡妻恩爱不忘,是“重情之人”,或者解释为怕后娘亏待子女,是“慈爱之父”。

对待寡妇,态度就不同了。新寡之时,人们是深表同情的。过了一段时间后,人们的眼光,便开始变得冷酷而挑剔,要看这个寡妇再嫁不再嫁,守节不守节。如果再嫁,人们便会大摇其头:“一女不事二夫。”寡妇岂可再嫁?若告以生存困难,也难得到谅解:不就是怕没饭吃吗?“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嘛!只要意志坚定,有什么守不住的?如果守节,也不一定能换来满堂喝彩,因为人们还要观察,还要考验,要看她到底“守不守得住”。这种怀疑的目光,总要等到这寡妇已成老妇,断然没有再嫁的可能,才会变为敬重,但此时的寡妇,只怕早已心如死灰了。

这种怀疑也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守节极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越HP 战争从未如此热血2: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 陆九卿墨箫 说好的冒险游戏为什么打出恋爱END了 回到八零摆个摊 攻略黑心莲夫郎(女尊) 重生欢姐发财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