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之环

第二章 皇权危机之凸显 (第1/7页)

天才一秒记住【宿命之环】地址:www.404xs.com

<h2>一、西方列强之冲击</h2>

传统的中国是个家族取向的社会,人们对日常事务的处理和对外界的认识,不超过一定家族或地域的范围。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并没有近代国家的概念,而只是在宗法和地域基础上形成的“天下”观念。清人对世界秩序的看法,特别强调“华夷之辨”和以中国为中心的层级序列。中国自称天朝大国,中国以外是蛮夷之邦,是落后的地区和民族。天朝上国,尽善尽美,无所不有,无求于人的自满自傲观念,是深入人心的。从最高统治者到整个知识界,都不把外国的事放在心上。的确,这种世界观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根源。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东亚唯一大国又为东亚政治文化中心,周边的小国与中国保持着长期的朝贡关系;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后来也成为整个东亚地区的传统文化。这一切都助长了中国人的文化中心主义,并且使中国统治者长期在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中自我陶醉,养成闭目塞听,睥睨一切的习惯。但是就在清政权建立不久,世界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中国传统农本社会处于停滞状态之时,一种全新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却在西方悄然崛起:“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上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1],工业革命使西方世界以惊人的速度赶上并超过了东方。世界资本主义近代一体化的迅速扩张,最终打破了人类有史以来相互隔绝的状态,处于前资本主义的民族和国家,几乎都被纳入西欧资产阶级所主宰的世界秩序之中,强大的“西力东渐”之势不可遏制。到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咄咄逼人的资本主义文化触角终于延伸到了中国这个古老世界的最后一片乐土。不幸的是,这时清政府仍然沉湎于文化中心的梦幻中,结果造就了盲目自大的心态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公使马戛尔尼来到北京,要求清朝对外开放,互为通商,清廷以“华夷之辨”为原则,拒绝了他的请求。后来英国又派公使阿美士德来中国,再次要求通商,但同样遭到了嘉庆皇帝的拒绝。到道光朝,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国力的强大,英国统治者不再满足规模愈来愈大的鸦片走私欲望,在取消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以后,又掀起了强行打开中国门户的狂潮。至此,大清国与英国的正面冲突已经不可避免,于是爆发了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清朝历史上的一大转折点,若将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小山村里的女人们 半面妆:傲娇王爷冷艳妃 阴阳法神 天台见 大宋皇太子日常 玉虚天尊 (综漫同人)完美恋人演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