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之环

第63章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宿命之环】地址:www.404xs.com

张居正回道。 朱翊钧听后点首,他明白了张居正的意思。 无非就是大明科举其实一直很卷。 尤其是文科举。 因为文贵武轻,所以很多人选择文科举,以至于文科举其实失败者很多。 一辈子考不起的更是占很大比例,只是说历史没有怎么记录失败者的故事而已。 所以,才给人一种历史上的一个文人似乎考取功名很容易的感觉。 事实上,有些省在整个明朝几百年的科举史里也就出过几个进士,而按照每省每届固定有几十个举人名额来算,可以说一些省份大部分举人最终都没能中进士。 而现在,一旦打破武官转文官的界限,就会让不愿意去文科举卷里的许多士人,尤其是家境比较好有练武条件的士人直接转武科举,走捷径直接先参加武科举再从武职转文职。 反正,他们作为家境不错的子弟也有关系,混军功从武转文也不难。 只是这样的话,会让许多行伍出身的或中下层军户子弟更加难以通过武举被朝廷发现。 毕竟武举一旦涌进来大多数士人,那就会抬高武举的文试录取门槛。 事实上,华夏这片土地上的内卷严重一直是存在的现象。 尤其是王朝中后期,历史上科举本来设有算学科、医科等专业性很强的科目以录取技术型官员,但后来之所以陆续取消,就是因为许多士人只是将报考这些科作为一种入仕捷径。 许多考算学科、医科、律科的士子,一旦获得官位就把自己的专业抛到一边,认真钻营搞仕途去了。 本来朝廷是想多几个技术型官僚,结果却多了不少都要竞争中枢和地方实权官的人,而所谓技术型官僚早就主动同化成没有任何技术积累的官僚了。 要不然张居正也不会想到这点。 “既如此,看来在让武转文之前,得让该武官也参加一次文会试才可,如此才能让人服气,也避免有企图走捷径之辈,要么从院试乡试考上来获取会试资格,要么就从边镇真刀真枪地拼杀出来以总兵身份获取会试资格。” 朱翊钧说后问道:“这样,天下士人总能服气而不敢走捷径吧?” “陛下圣明!” “这样更利于小民子弟将来为陛下掌兵,但又不至于使从武之普通军户子弟断了将来不能为陛下帅臣的路。” 张居正回道。 “想来若武官至千户以上,也不至于再请不起文人教自己读书!” 朱翊钧点了点头说后,便道:“那就以此拟诏,下发兵部!” “臣遵旨!” 朱翊钧本来还想想说科举改制的事,但想想不能操之过急,理学还占据着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归 霜雪照曦言 七零之鸡飞狗跳的日常 少年江湖之童璟 催泪系导演 我的文豪系统有点不一样 小傻子[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