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之环

五、中央与地方博弈之结果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宿命之环】地址:www.404xs.com

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同治十一年(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光绪四年(1878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开平矿务局;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同年,左宗棠在兰州设立机器织布局;光绪八年(188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机器织布局;光绪十六年(1890年),张之洞建立汉阳铁厂,创办湖北枪炮厂;光绪十九年至光绪二十年(1893—1894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设立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局。洋务运动扩大了地方的经济和军事势力,使地方督抚在军事、财政、工业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新增长的经济因素,不仅使某些封建官僚在发展自己的势力地位时得到了好处,而且也已成为实力派地方官僚的经济基础。因此,各地为了“确保利权”,纷纷发展和加强管理这些新的经济企业,而这种趋势则自然地调整着旧的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从而构成了地方对清政府中央集权的更大反力冲击。洋务运动不仅没有使清中央政府收回散落在地方的权力,相反,地方从经济军事实力上更加有了独立的保证,这是清政府最初决策时所始料不及的。

<h3>(三)外交方面实权仍握在地方大吏之手</h3>

清政府虽然旨在收回和削弱汉族地方督抚的权力,但洋务运动期间的历史表明,清朝中央政府并未能达到这一目的。清廷设立北洋通商大臣,原意在于限制南洋大臣的权力,但这一成果却为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所享有。发展到后来,李鸿章办理每一项外交事件并不一定事先征得总理衙门的同意,相反,总理衙门几乎办理每一件事情都要向他通报情况,向他咨询,汲取他的主张,他在北京的外交中枢中也发挥着独一无二的影响。

<h3>(四)军事方面效果更差</h3>

清政府为了限制李鸿章等地方势力而设立的海军衙门,由于总理大臣醇亲王奕譞的无能而实际上为李鸿章等人所私有。而清政府旨在控制地方军工而令崇厚于同治六年(1867年)在天津设立的机器制造局,也在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不断安插私人而居为己有。至于清政府化勇营为防军、整绿营为练军的结果,其军事力量也没有最终能够收回到中央政府的手中。只不过由过去的粮饷自筹变为由国家发饷罢了,这实际上更加有利于地方拥有和发展自己的军事势力。淮军在李鸿章直接掌握的30余年间,清政府何曾能够不顾李鸿章的意愿,能够调得动淮军?同治三年至同治四年(1864—1865年)间,清政府调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越HP 战争从未如此热血2: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 陆九卿墨箫 说好的冒险游戏为什么打出恋爱END了 回到八零摆个摊 攻略黑心莲夫郎(女尊) 重生欢姐发财猫